先天性胸腹裂孔疝 ( congenital pleuro-peritoneal foranmen hernia )
别名: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;Bochdalek裂孔疝;congenital posterolateral diaphragmatic hernia;先天性后外侧疝
解释 收起

概述:先天性胸 腹裂孔疝(congenital pleuroperitoneal foramen hernia)是胚胎期膈肌的腰肋三角部 发育异常,局部缺损或薄弱,腹腔脏器通过此缺损或薄弱区疝入胸腔而形成的一种疝,又称先天性后外侧疝(congenital posterolateral diaphragmatic hernia)或Bochdalek裂孔疝,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 膈疝。临床表现涉及呼吸、循环和消化3个系统,病死率高。外科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。
    胎儿在妊娠第9~12周时,若原始横膈与胸腹膈膜不能相互融合,则在膈肌上形成缺损及发生疝,称为先天性胸腹裂孔疝,亦称Bochdalek孑L疝。缺损大小不一,小的如孔状,大的则为一侧膈肌缺如。中等大小的缺损,其后缘肌肉发育不良。80%发生在左侧,胃、部分小肠和大肠、脾以及肾的上极可疝人胸腔。若发生在右侧,则部分或全部肝脏疝入胸腔。偶尔双侧膈肌均有缺损。这类先天性膈疝,一般没有疝囊,腹腔脏器可疝到胸顶。疝入的腹腔脏器,压迫胎儿的肺脏,使其维持在不张的状态。同时,纵隔也受压向对侧移位,使对侧的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种压迫,将导致双侧支气管树和肺泡的发育不全。尸检材料证明,患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膈疝一侧肺脏的重量低于正常新生儿的2O%~5O%;而非膈疝侧肺的容积则小于正常的12%~42%。若腹腔脏器的疝人发生在胎生早期,即支气管树快速发育的时期,则肺的发育不全是严重的,胎儿将会天折。若疝发生在胎生后期,则可能是一侧肺发育不全,并且程度轻微,胎儿将能存活。

1 临床表现 展开
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
3 流行病学 展开
4 实验检查 展开
5 辅助检查 展开
6 诊断要点 展开
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
8 预防 展开
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
10 并发症 展开
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
12 诊断依据 展开
13 相关课件 展开
14 相关药品 展开
15 相关检查 展开
16 相关症状 展开

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©   沪ICP备12005625号-1